年銷量僅10萬臺 海信周厚健押寶激光電視恐失算
數據:2020年激光電視銷量占比僅0.5%
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為4450萬臺。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 65英寸和及70英寸以上的智能電視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了23.4%和47.8%。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0年激光電視在國內的整體銷售23.3萬臺,同比增長15.5%。銷售額4億元,同比下降1%。
對此,家電分析師認為,激光電視憑借超大屏的優勢一度成為大屏市場的寵兒,但激光電視的產品售價和技術并沒有實現大跨步的前進。
據了解,液晶電視隨著需求增加,售價開始下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100寸4K激光電視的套餐價格都在2萬元之上,作為對比,紅米98吋4K 液晶電視的售價甚至下探到了2萬元以下,86吋更是來到了7999元的低位。而激光電視因為需求少,價格仍在堅挺。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對家電消費網表示,激光電視在今后三到五年間成本難有滑落式下降。這也意味著,繼在2020年電視賽道上激光電視將面臨液晶電視降價帶來的市場份額打壓,2021年乃至今后幾年還將延續這樣的態勢。
現象:主打激光電視的海信跌落彩電銷量第一寶座
剛剛過去的2020年我國彩電市場,可以看到中外彩電企業都有差異化的主打顯示品類。創維主打OLED,海信力挺激光電視,TCL主打QLED,夏普主打8K電視。
不過一年過去了,主打激光電視的海信電視銷量卻被TCL擠下了老大寶座。本周,TCL實業CEO王成在TCL2021春季新品發布會上曬出了2020年成績單:TCL電視在2020全年銷售量達到3534萬臺,成為中國渠道銷售第一,海外增長27.2%,創下歷史新高。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海信電視被TCL電視擠下銷量第一的寶座,或與海信周厚健押寶小眾的、技術更新緩慢的激光電視有直接關系。“海信電視并沒有像TCL一樣投資擁有上游液晶屏資源,也沒有像創維一樣大力發力OLED電視,所以深知自家劣勢的周厚健無奈之下才決定選擇激光電視做賣點。”
觀察:激光電視深陷不護眼論 周厚健押寶激光電視遭非議
海信是我國激光電視領軍者。早在2016年1月,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新任總經理胡劍涌就對外宣稱,未來大屏市場的競爭不是LED電視之間的競爭,而是激光影院電視和LED電視的競爭。
時任海信集團品管部副部長朱淑琴告訴媒體:“OLED現在還存在燒屏、亮度衰減良品率低等許多問題,實際這是LG的技術。激光電視則是海信自主研發擁有許多專利的技術。”
在疫情突發的2020年5月,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還直播出鏡力挺海信激光電視,并對外宣稱激光電視銷售的爆發點即將到來。
但2020年的激光電視銷售并未迎來爆發,且2020年及以前,業界和專家學者對激光電視是否護眼還有爭議。
2020年11月17日,人民日報主管的《生命時報》刊登記者調查文章《多位眼科專家論證 激光電視不護眼》一文,表示號稱“護眼”的產品層出不窮,比如曾暢銷一時的“防藍光眼鏡”,被諸多專業組織和眼科專家點名批評“不靠譜”后,慢慢淡出視野。新冠疫情又讓號稱“護眼”的激光電視熱銷。這讓“眼科專家感到擔心,因為在他們看來,激光電視對外宣稱的護眼功效,其實沒有充足的科學依據支撐。激光電視的確有其優點,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但廠家將‘護眼’包裝為賣點的做法,實屬忽悠和炒作。”“記者就此問題請教多位眼科專家,他們直言:激光電視沒有能夠護眼的理由。”
該文稱,激光電視所謂的“柔和成像”,往往是亮度、對比度、清晰度、顏色飽和度相對液晶電視低一些,而這并非“護眼”的依據。激光電視青睞昏暗環境的“天性”,反而更易導致視疲勞。
該文還強調指出,“激光電視不適合老人和小孩”。這是因為,“大部分老年人存在視力下降,有些還有白內障,對色彩的分辨能力降低。對他們而言,液晶電視的亮度、清晰度相對更友好,激光電視看著可能相對費勁。老人如果為了追求影像震撼,而在昏暗環境下看激光電視,容易誘發青光眼的急性發作,尤其是患有閉角型青光眼的老人,就更不建議選擇激光電視了。家里有孩子,也不推薦激光電視,相對模糊的視覺環境更容易導致視疲勞。”
目前,在微博、京東商城上,會看到消費者對激光電視的不滿主要集中在質量不佳,維修費用貴等方面。(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