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電視爆發"臨界點"的背后:假高清 缺核心技術
同時,激光電視的銷量在2020年成為彩電市場上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品類,有彩電專家甚至篤定,下一代顯示產業的主流就是激光顯示。
增長背后:是摩爾定律還是口紅效應
據海信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彩電整體市場零售量規模同比下降9.0%,而激光電視零售量規模增長77.5%,而蘇寧數據顯示,在80英寸以上的大屏市場中,激光電視的銷量占比從2017年的23%增長到今年的63.5%。
由此,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會上下了這樣的一個推斷:“激光顯示正在呈現類摩爾定律的特征”。
據西柚了解,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的經驗之談。其核心內容為: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周厚健在這里引用摩爾定律的意思,就是比喻激光電視市場未來將會像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一樣,成倍數的增長,表達出他對激光電視未來的美好愿景。
不過,在2020年這一特殊的一年,中國上半年經濟下滑嚴重,在這一背景下,激光電視的異常增長卻十分符合“口紅效應”的描述: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欲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像口紅等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兼具廉價和粉飾的作用,可以對消費者起到一種“安慰”的作用。
無疑,相對于現在越來越大屏化,技術含量更高的普通電視而言,激光電視只需購買一個激光投影儀和一個相應的簾幕就可以使用。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在2018年激光電視歷史最佳時期,均價2.4萬元,比同尺寸的平板電視相比要便宜不少,正好符合有消費力的消費者當下最需要的“廉價的非必要之物”。
不過,面對下半年的經濟復蘇,這種持續時間短暫的“口紅效應”也會慢慢消失,中國激光電視產品要想真正打動中國彩電消費者,還是需要用自己的“過硬”技術。但是,中國激光電視是否真的有“過硬”的技術呢?
激光顯示發展道阻且長
在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任愛光介紹,在超高清時代,激光顯示廣色域、大尺寸、視覺舒適度高的特點進一步凸顯,將成為超高清顯示的最佳技術路線之一,有效提升廣大消費者的使用體驗與生活品質。而中國在激光顯示等新技術領域的發展走在世界前列。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申請和授權的激光顯示專利超過7000項,占全球激光顯示專利比例的50%以上。
但是,激光顯示(包括激光電視以及激光投影機)的核心器件有兩大部分,第一就是成像芯片,第二則是光源技術。激光顯示的基礎是投影,投影機技術就只有DLP和3LCD兩種,核心成像器件被美國和日本所把持。
據悉,激光投影機(激光電視的本質是反射式超短焦激光投影機)的成像芯片有兩種,第一種是DMD芯片,這個完全由美國德州儀器提供,全世界僅此一家。也就說是世界上任何DLP技術的投影機都得使用美國德州儀器的DMD芯片。這種芯片是原理是在不到一英寸的面積上植入百萬級的反射鏡,技術要求很高。中國目前DLP投影的芯片完全依靠采購。考慮到現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若芯片斷供,將會對中國激光電視供應鏈造成極大打擊。
第二種則是3LCD投影機,其成像芯片是高溫多晶硅液晶面板,英文簡稱HTPS LCD。這種面板也只有愛普生和索尼可以生產。只不過索尼使用的反射式高溫多晶硅面板,索尼自己稱為SXRD技術,其實本質還是LCD。中國雖然面板廠不少,但是大家都在關注LTPS LCD技術,也就是低溫多晶硅面板,沒有面板廠在HTPS LCD方面做投入。
此外,在投影光源方面,目前激光已經成投影機領域的熱點,中國品牌雖然在推進激光光普及方面有很大的功勞,但是也沒有掌握核心器件。激光半導體發射器目前由歐司朗和日亞提供,其中日亞的技術更有優勢。
另外,對于“超高清顯示的最佳技術路線之一”,想必不少消費者也不會認同這一說法。原來,在畫面色彩和亮度的表現上,激光電視由于受環境光線影響較大,甚至無法與那些LCD、LED等采用自發光顯示的電視相比擬。不少激光電視的客服也都表示,激光電視采用漫反射成像,容易受到其他光線的干擾,需要在相對昏暗的室內場景下觀看,環境限制較高。更是有不少消費者投訴稱,激光電視的畫質與宣傳中的不符。
在清晰度上,雖然市面上很多激光電視宣稱已經實現4K,實質上卻并非如此。其實,大多數激光電視的4K不是“真4K”,而是通過德州儀器TI獨有的XPR技術讓圖像快速位移模擬更多的像素,將1080P的一個像素點通過四次快速抖動變成四個像素點,獲得了830萬像素,從數值上看確實達到了4K的水平。由于抖動速度快于人眼可以察覺的速度,因此能夠實現4K的分辨率,但這與平板電視上的物理4K并不完全相同,清晰度也僅為4K電視的1/4,給人畫面模糊不清的感覺。這樣的電視,又怎么擔當“超高清顯示的最佳技術路線之一”這一稱號呢?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畫面表現力和清晰度也不如以前的液晶電視,激光顯示技術到底有什么樣的底氣,可以自稱“下一代顯示產業的主流”呢?中國激光電視未來發展道阻且長,并不是一次逆市增長就能改變的。要成為顯示產業的主流,激光顯示技術或許還要等待更大的技術升級,但是對于中國彩電企業,花費下去的時間和研發費用,又是否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