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東生:疫情加速顯示行業洗牌 倚重國內產業鏈

疫情期間武漢華星沒有停工 年銷售將達兩位數增長
李東生說,往年春節期間,武漢華星工廠都是不停工加班生產的。今年疫情嚴重,武漢工廠的總經理、高管都自愿留在武漢沒有回老家。感謝留守的干部員工,在疫情期間克服各種困難,按照計劃繼續生產,沒有停工。“TCL作為全球主要的供應商,我們停產對全球供應鏈會造成很大的沖擊。因為TCL的產量占全球供應鏈的20%,這是很高的。”
問及疫情是否讓華星生產受到影響,李東生表示,武漢華星光電在武漢封閉離漢通道期間,供應鏈產能上受到15%的損失,主要是一些物料沒有保證供應,會影響面板產量。但仍保持一季度同比去年銷售基本持平。工廠自3月下旬完全恢復產能,多晶硅產線保持滿產,柔性OLED生產已恢復疫情前的產量,4月份當月銷售已超出TCL的預期。 預計5月、6月的柔性OLED銷售仍將超出預期。工廠計劃在二季度實現原定營收目標,并在下半年彌補一季度損失的產量,武漢華星光電的全年目標保持不變。
“TCL華星有信心在今年達到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李東生充滿信心地表示。
TCL華星優化產業鏈 用新品開拓市場
李東生坦言,今年武漢華星面臨的競爭形勢嚴峻,受全球多方因素影響,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手機需求量都在下降。武漢華星手機面板占主要產能的70%,面臨較大壓力。武漢華星光電在疫情后將加快產品的技術創新,用更多新產品新技術去開拓市場。
他舉例說,LTPSLCD做屏下指紋有很多障礙,OLED屏下指紋的產品化更容易實現。同時,在產品結構方面,將開拓中尺寸市場,如電腦顯示器,車載顯示器,是未來開拓方向。
李東生還強調要優化完善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能夠應對突發事件,讓整個生產經營抗風險的能力更強。
“疫情讓TCL強化了國內的產業鏈。過往物料是要進口,海外的供應鏈受到很大的制約。我們更愿意積極采用國內的供應商,所以從整個供應鏈的配置方面,國內的比例會進一步提高。”
在海外市場則設置工廠實現當地生產、銷售。“以往以會成品的方式賣到國外,我們會在當地設置我們的工廠,整機產品還是某種產品在當地生產、制造銷售給客戶,這樣規避關系的壁壘,在經濟全球化當中也能夠避免很多國家地區的貿易保護主義協定。”
李東生還透露,TCL今年將在武漢建柔性AMOLED工廠二期,到年底開展第三期產能擴建。另外有一些配套產業也將在武漢周邊布局。與此同時,TCL空調產業今年將在武漢東西湖區建立一個新廠區,把武漢空調的產能從現在的300萬臺提高到500萬臺。
疫情加速顯示行業洗牌 變成中韓企業之爭
李東生表示,疫情會加速顯示行業的洗牌,韓國的三星和LG宣布退出液晶顯示產業,中國企業在大尺寸的液晶顯示產業將會取得領先優勢。
李東生說,中國制造企業的優勢是效率比較高,產業結構比較好,結構性成本也比較低,所以在大尺寸的顯示領域,中國企業整體的市場份額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將會持續增長,在未來三年左右的時間,中國企業將會成為大尺寸液晶顯示的一個主導者。
他還指出,“韓國企業并不是退出半導體產業,會集中資源向OLED、QLED去發力,我們也在快速的追趕。““至于以后中日韓臺四方競爭的格局,會變成中國和韓國企業競爭的格局。”
李東生還透露,日前TCL華星和國內的福建三安簽訂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聯合設立一家企業,主攻的方向是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顯示技術。這個顯示技術在大型的商用顯示里面優勢會更明顯。(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