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跨界造電梯 但菱王電梯背后卻有爭議
然而,此次作為美的進軍樓宇電梯業務的踏板——菱王電梯背后卻有早年沖擊IPO失敗、實控人曾被曝行賄等黑歷史存在,讓美的新業務還未正式展開之前,就被業界質疑。
進軍新業務
據美的集團消息,12月11日,美的集團旗下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與菱王電梯舉行并購交割暨戰略合作啟動儀式。隨著此次雙方正式合作達成,美的集團將戰略性進入電梯產業,并推動電梯與暖通空調、樓宇自控等業務之間融合、協同發展,開創美的智慧樓宇整體解決方案新格局。
資料顯示,菱王電梯是一家集電(扶)梯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安裝、維保于一體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也是中國領先的國產電梯品牌之一,擁有CNAS認證實驗室及200余項國家專利授權,產品遠銷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中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技術實力方面,菱王電梯擁有CNAS認證實驗室及200余項國家專利授權,參與制修訂36項國家標準,還是中國首批具備18000kg超大載重永磁同步節能型載貨電梯制造資格的電梯企業。
據悉,在此次合作中,美的集團的發力重點在于樓宇管理系統。早在2018年,美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就自主研發了M-BMS智慧樓宇管理系統,該系統搭載了智能啟停、智能控溫、智能控載、智能尋優、智能聯動五大功能能確保在無人值守時實現樓宇的全自動最優化運行。
由于中國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等需求較為強烈,中國電梯行業在建筑業帶動下實現了30年持續發展,產量節節攀升。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電梯產量達到了71.9萬臺,同比增長5.9%。2019年我國電梯產量突破80萬臺,同比增長率在10%以上。預計2020年中國電梯市場規模為3829.2億元,同比增長4.78%。
面對巨大的發展機遇和龐大的中國電梯市場,一方面外資電梯品牌不斷增加在華投資,擴大規模,搶占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民族品牌也在不斷地提升自身產品技術含量,降低制造及營運成本,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完善自身營銷渠道,以及利用本土優勢逐步趕超外資品牌。中外品牌的對市場份額的激烈競爭,構成中國電梯市場的主旋律。
鑒于美的集團已有較為成熟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有行業人士認為,美的快速掌握樓宇電梯這一新業務的難度不會很大,相較于已經達到天花板的家電業務,電梯業務的成長空間更大。
黑歷史是否會影響發展
雖然一切似乎都進展順利,但是最近卻有消息指出,美的收購的菱王電梯并非像其表面上看起來的那么光鮮。
2016年6月,菱王電梯曾申請IPO上市,意欲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以求解決資金瓶頸問題。據此后更新的招股申請書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月至6月,菱王電梯營業收入分別為5.52億元、5.90億元、5.88億元及2.55億元。
此外,招股書上的信息還顯示,菱王電梯存貨周轉率逐年下滑,同時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其中,2017年上半年,公司存貨周轉率僅為0.95,而行業平均值為2.13。與此同時,菱王電梯應收賬款也持續攀升。2014年- 2017年上半年,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6537.50萬元、7367.43萬元和 9445.07萬元和8728.22萬元。兩組數據都在一定程度表明當時的菱王電梯銷售并非多么好,其當時的營收規模也只有龍頭康力電梯(002367)的約1/5。
更令人擔憂的是,菱王電梯在2017年10月27日提交IPO反饋意見更新版申請材料中披露,其發行人及實際控制人之一鄒雍然存在行賄行為被檢察機關決定不予起訴的情況。菱王電梯IPO最終失敗,或許正是和實際控制人之一存在行賄行為有關。

該材料顯示,2010年,原佛山市獅山鎮羅村社會管理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李某某,發動菱王電梯通過南海區經促局向政府申報了兩個政府補貼項目。隨后,當地另一名官員劉某某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幫助菱王公司申報成功,兩個項目共獲得政府扶持資金150萬元。為感謝李某某、劉某某的幫助,菱王電梯董事鄒雍然先后兩次送給李某某、劉某某好處費10萬元和17萬元,共計27萬元。判決書顯示,2013年,李某某因受賄獲刑五年,鄒雍然則另案處理。
對于菱王曾經的污點被曝出,截止至發稿前,美的集團暫時未有官方的回應。鑒于美的集團2017年開展的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業務已累計虧損超30億元,美的新業務或許真的經不起菱王過去的黑歷史再給它“雪上加霜”了。
在今年疫情影響下,美的集團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出現小幅度下滑,無疑是再次堅定其急切拓展新業務,加速“去家電化”的決心。但是鑒于菱王電梯并不好看的過往,美的這次收購能否助其順利實現新業務的拓展,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同樣,市場對家電企業的多元化也存在一定疑慮,此前格力電器在手機業務上的布局就并不理想。菱王過去的黑歷史是否會成為美的新電梯業務的“地雷”,就要看美的高層的“排雷”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