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企業也跨界,口罩機產銷兩旺
3月4日,在接受《中國證券時報》采訪時,新松機器人(300024.SZ)總裁曲道奎表示,新松機器人從事口罩機研發工作以來,已接到近百套訂單。
新松機器人稱,疫情爆發后不久,公司技術團隊研發出了平面型及N95型口罩生產線。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幫助下,解決了零部件供給問題,第一批產品即將下線出廠。
新松機器人隸屬于中國科學院,成立于2000年。2009年,其在深圳上市,是國內首家上市的機器人公司。
新松機器人主營智能裝備制造,業務涵蓋工業機器人、物流與倉儲自動化成套裝備、自動化裝配與檢測生產線及系統集成和交通自動化系統五個板塊。
口罩機是一種自動化控制裝置,通過多種自動化控制技術來實現口罩的壓合、裁剪、拼接等操作,最終實現口罩的自動化生產,相比較純手工生產,質量更穩定,效率也更高。
機器人制造企業在機械自動化制造領域擁有較大優勢,轉型開拓口罩機生產業務更為快速。
在新松機器人動作前,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拓斯達,300607.SZ)已開始口罩機生產線的生產。
《三湘都市報》報道稱,拓斯達長沙重工事業部生產的全自動平面口罩機,僅需一名操作人員,每小時可產口罩4000-5000片。
拓斯達的口罩機已經大量供應比亞迪、富士康等企業,支持它們跨界生產口罩。
拓斯達長沙重工事業部的工作人員稱,口罩機一經推出即受到市場熱烈追捧,短短幾天內收獲數百臺訂單。
拓斯達成立于2007年,主營業務為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制造和銷售,核心業務包括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以控制系統及MES為代表的工業物聯網軟件。
據深圳拓野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拓野機器人)官方微信公號顯示,該公司十天內生產了30條口罩自動化生產線,運送至口罩緊缺的省份、重點疫區,以及大型生產制造企業。
拓野機器人稱,公司已經取得了口罩生產許可,口罩日產能已經達到260萬只。
拓野機器人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從事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研發的企業。
南京埃斯頓(002747.SZ)雖未直接生產口罩生產線,但其運動控制完整解決方案及相關機器人產品,已經用于客戶生產的自動化口罩生產線。
埃斯頓成立于1993年,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核心業務分為兩大板塊: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
除口罩機外,機器人制造企業的機器人產品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揮作用。
大批機器人投入到一線抗疫的醫院中,負責消毒、送餐、配藥及遠程診斷等工作,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避免了交叉感染。
曲道奎曾表示,服務和醫療機器人將成為藍海市場,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8年下半年以來,受到汽車產業和3C制造業景氣度下滑影響,國內機器人產業需求增速放緩。其中,汽車行業在國內工業機器人的總需求中占比超四成。
2018年9月開始,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出現連續13個月的負增長,直到2019年10月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