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近視率全球第一 護眼燈怎么選?
電腦、電視、手機以及不正確的坐姿首當其沖的背起了導致近視這口大鍋。實際上,繁重的學業導致的長時間用眼也是導致近視的一大因素,而環境的光源質量對青少年眼睛的危害一點也不輸手機等電子產品。
于是,各種主打護眼功能的臺燈成為了大家的首選。市面上的護眼臺燈可謂五花八門,宣傳頁面經常會看到藍光、頻閃、照度、顯色指數、色溫等關鍵詞。這些關鍵詞究竟代表了什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照度&照度均勻度
照度也叫光照強度,指單位面積上所接受可見光的光通量,用于指示光照的強弱和物體表面積被照明程度的量,單位勒克斯(Lux或lx)。實驗表明,在300lx-500lx之間,使用者的滿意度會隨著照度水平的上升而顯著提高。這個區間正好對應了《讀寫作業臺燈性能要求GB/T9473》中的AA級標準。
照度均勻度,是指區域范圍內最大照度與最小照度之比,比值越接近1,說明光線在這個區域內亮度更加均勻。
顯色指數(Ra)
顯示指數指的是物體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顯示出它的真實顏色,但當物體不同電燈發出的光源的照射下,顏色就會有不同程度的失真。我們把光源對物體真實顏色的呈現程度稱為光源的顯色性。
太陽光的顯色指數定義為100,越接近100就說明光源的顯色性越好。顯色性最好的燈具為白熾燈,理論顯色指數為100,但實際生活中的白熾燈種類繁多,應用也不同,所以其Ra值不是完全一致的,只能說是接近100。
頻閃
頻閃是傷害眼睛的罪魁禍首之一。頻閃實質上就是光源發出的光隨著時間呈現出一定頻率、周期的變化,在不同亮度、顏色之間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
眼睛長期暴露在頻閃嚴重的環境下會造成頭痛和眼疲勞、引發光敏性癲癇病、導致視力下降和注意力分散等問題。閃爍快慢的單位是赫茲(Hz),80赫茲以下屬于肉眼可見頻閃,120赫茲以上雖然我們看不見了,但依然會引發上述癥狀。
網上流行用手機攝像頭來測試燈具的頻閃,這種辦法有一定參考作用,但是并不是特別科學。手機拍攝頻閃跟手機的快門速度,拍攝角度等都有關系,有些手機會對頻閃現象進行算法上的消除,所以,手機拍不出頻閃,并不代表該燈具就真的沒有頻閃。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在IEEEStd1789-2015中采用波動深度對光源閃爍(頻閃)進行評價。波動深度為光輸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異占光輸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的比例。
絕對意義上的無頻閃實際是不可能的,只要頻閃頻率大于3120Hz,基本上眼部是無法識別的,可以認為是無可視頻閃。
藍光
另一個傷害眼睛的就是我們熟知的藍光了。通常我們所說的會傷害眼睛的藍光指的是波長處于400nm-480nm之間具有相對較高能量的光線。該波長內的藍光會使眼睛內的黃斑區毒素量增高,嚴重威脅我們的眼底健康。而480到500納米之間的藍光有一種調整生物節律的作用,睡眠、情緒、記憶力等都與之相關,對人體反而是有益的。
藍光對人眼產生傷害,這與照射強度與照射時間有關。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對LED光源產品藍光危害進行了安全級別分類。分為RG0(免除,無危險)、RG1(I類,低危險)、RG2(II類,中等危險)、RG3(III類,高危險)。
《國家強制性燈具安全標準GB7000.1-2015》規定,對于兒童用可移式燈具和小夜燈,在200mm距離處測得的藍光危害等級不得超過RG1。
CCT色溫
色溫是表示光線中包含顏色成分的一個計量單位,計量單位為“K”(開爾文)。從理論上說,黑體溫度指絕對黑體從絕對零度(-273℃)開始加溫后所呈現的顏色。黑體在受熱后,逐漸由黑變紅,轉黃,發白,最后發出藍色光。
自然光的色溫通常在5200K左右。色溫越大,藍光的量也就越大,藍光危害也就越大。所以通常市面上的護眼燈色溫都在4000K左右。不過,如果藍光危害等級已經達到RG0級別,選擇什么色溫的臺燈,藍光的危害都不大。
護眼燈選購指南
簡單的總結一下護眼燈的選購標準:
1。頻閃頻率一般要選擇大于3120Hz的;
2。藍光危害等級盡量選擇小于RG1的,兒童使用最好為RG0;
3。照度和照度均勻度必須選擇AA級別的;
4。在RG0標準下,選擇色溫可調的臺燈更加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