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空調斥資千萬建舒適性實驗室 2020冷年破局行業負增長
2019空調冷年行業銷售呈下降趨勢。大數據公司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家用空調零售額1137億元,同比下降1.4%;零售量3370萬臺,同比增1.5%。中怡康預測數據顯示,2019年空調行業線上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14.3%,線下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 8.3%。
面對空調行業負增長,海信空調選擇了推出更舒適的空調新品進行破局,實現行業引領。
海信空調副總經理、家電研發中心副總經理鹿紅偉指出,“現在僅僅從制冷量這個指標上考量空調已經過時了。空調的真正學名是房間空氣調節器,但相當長一段時間充當的是房間溫度調節器。”
據了解,作為中國市場上最早嘗鮮變頻空調技術路線的勇敢探路者,海信空調對行業發展有著深刻的洞察:處在消費升級換代的節點上,人們對空調的需求已經從過去側重解決冷暖、節能等基本訴求升級到人體舒適度感知的新階段。空調技術在繼定速、變頻之后,從今年至2023年的關鍵詞將變成“舒適”,2024年之后將變成“健康”。
在海信舒適性試驗室,設置了500多個點位從縱平面、橫平面和高度上三維立體測量房間的溫度、濕度和風速。傳統的空調在制熱時,暖風向上走,所以人們會感到腳冷。而海信空調采用舒適送風技術將暖風優先送至地面,呈現地暖式制熱,實現了冬季暖風先暖足。這一試驗就用來測量房間的溫度與熱量,以達到舒適效果。
再如,海信在行業內最早加入濕度檢測模塊,可以根據人體需要快速將室內空氣調整至溫度24℃~28℃,相對濕度40%~65%的“最佳舒適區”。這一行業首創的技術解決了一般空調送風“過干”、“過濕”的痛點,填補了國內空調行業精準“濕度控制”這一空白地帶。
此外,針對使用空調時緊閉門窗導致CO2濃度過高這一問題,海信創造性地研發了新風增氧™系統,可將室外富氧空氣通過凈化后引入室內,一舉解決了空調房空氣新鮮度的問題。
不同區域氣候條件及建筑負荷差異明顯,單一控制模式無法滿足要求;全球氣候差異化、當地化用戶需求差異明顯,海信著眼于區域化舒適控制技術,針對區域化的氣候特點開發一些更舒適,適合不同區域、不同建筑類型、不同用戶的技術;并且從舒適性之后更注重健康。在從舒適到健康的布局上,將更加注重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據了解,海信空調已經與清華大學展開合作,力圖運用上述手段更精準的把握不同省份、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對于舒適性要求的參數,探討人體生理機能和環境的關系。
“今后,海信還將繼續借助人工智能手段滿足人們的更多需求,完成空調從制冷制熱到知冷知熱的進化。”別清峰說,海信空調發展還將更注重互聯互通。
據了解,海信空調將作為首批產品,于7月底率先接入華為HiLink生態圈。根據雙方合作,海信空調、華為智能家居產品可以實現雙方不同協議下,統一通過華為的智能家居App進行云互聯。這一利好消息讓海信家電(00921-HK)股價飆升。
在渠道方面,別清峰介紹,“今年上半年全行業一二級市場下滑,但海信空調實現增長,此外海信空調加強下沉渠道建設,2018年8月成立商貿公司負責下沉市場專賣店,從去年10月到今年6月自有渠道專賣店增加3000多家。今年7月,集團還成立中國區營銷中心,對海信全品類市場渠道進行變革。”(杜佳)